区 委 区人大 区政府 区政协 区纪委
首页 魅力谢区 政务公开 新闻中心 网上服务 政民互动 百姓生活
魅力谢区
谢区概况
行政区划
机构设置
建置沿革
地理地貌
人口情况
水文气候
自然资源
名胜古迹
经济社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谢区 > 建置沿革
   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区境为扬州辖境。

  夏商之际,区境属“淮夷”。

  西周时期,区境为州来国所辖。

  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区境属吴。

  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楚昭王伐蔡,蔡昭侯求救于吴,吴国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区境属下蔡。

  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区境属楚。

  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区境成为楚国京畿之地。前后为蔡楚辖200多年(楚以寿春为都19年)

  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区境属淮河以南九江郡(郡治寿春)。

  西楚时项羽立九江国,区境属九江国下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7月,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区境为淮南国英布封地。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以谋反之罪诛灭英布,封年仅三岁幼子刘长为淮南王,改都寿春,疆域仍按原制。

  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获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朝廷以谋反罪名派兵诛灭刘安一族,刘安自刎而死。与此同时,朝廷撤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区境先后属淮南国、九江郡所辖。

  东汉时期,区境属九江郡所辖,分属寿春县。

  三国时期,曹魏设淮南郡,治寿春。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间,区境为淮南郡所辖。

  西晋初年,淮南郡迁治于寿春,区境为其所辖。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江淮郡县大批废弛,北人南迁。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区境为侨置南梁郡。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攻占寿春,爆发了历史上著名“淝水之战”。东晋谢玄打败前秦苻坚,区境复属东晋。

  南北朝时期,征战不息,区境数度易主。刘宋、南齐时,区境属侨置豫州。梁时,先属豫州,后属南豫州。陈时,属豫州。北魏、北齐、北周时均属扬州淮南郡,治所都在寿春。

  隋时,设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区境复为淮南郡所辖。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开始在州基础上划分全国为十道。置淮南道统属江淮间各州县。区境属寿州境、寿春县地。

  五代十国纷争年代,淮南道称谓不变。区境先为吴国所据,后易主南唐,继而易主后周。吴以寿州为中正军,南唐为清淮军,后周复为中正军。

   宋初,其建置基本沿袭旧制。

  宋太平兴国元年(977年),区境属淮南路寿春府所辖。

  宋熙宁六年(1073年),淮南路被分为东、西两路。淮南西路治所设寿春府,区境属淮南西路寿春府所辖。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区境隶属淮南西路寿春府安丰军。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宋金和议达成,以淮河、大散关为界,淮河以北属金,淮河以南为宋。区境属淮南西路寿春府。

  金泰和元年(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六月,韩侂胄北伐失败,区境属南京路。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双方达成“嘉定和议”。 金归还新侵土地给宋,双方维持原来疆界。区境复属宋淮南西路寿春府。

  元朝,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区境隶属安丰路。次年,改安丰路为散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复安丰路。属寿春县所辖。

  明朝,区境为南京(南直隶)所辖。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区境隶属中书省。洪武四年(1371年),隶属中都会临濠府。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隶属中立府。次年八月,隶属凤阳府。分属寿州。

  清初,区境隶属江南省凤阳府,分属寿州。公元1667年,江南省分设安徽、江苏两省,区境属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凤台县,与寿州同城而治,以东门内大街南北为界,县东50里陈家岗与怀远为界”(《清凤台县志》)。区境隶属凤台县仁寿乡。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区境南部隶属寿州长丰乡(共十二里)第一里辖隗家店,第二里辖廿店;北部隶属凤台县仁寿乡。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3年(1914年),区境南部隶属皖北道寿县隗家店和廿店;北部隶属皖北道凤台县二区。

  民国21年(1932年)10月—民国26年(1937年)1月,区境南、北部隶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寿县和凤台县。

  民国27年(1938年),区境隶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南部为寿县曹庵区三和乡和东廿店乡;北部为凤台县第一区金石乡。

  1949年1月18日,淮南地区解放。2月初设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凤台县八公山区和蔡家岗区划入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21日,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称为淮南矿区。淮南矿区政府设淮南区。7月,淮南区市镇部分成立了淮南矿区八公山办事处。11月,改称八公山镇,农村部分仍为淮南区。

  1950年3月,凤台县陶圩、沈塘两个乡划入淮南区。11月,淮南区改置为第三区。

  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

  1951年11月,第三区改为蔡岗区(科级)。

  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1953年5月,市政府决定,撤销八公山镇,建立八公山区(科级)。

  1955年2月,八公山区和蔡岗区城镇部分合并,建立八公山区(县级),农村部分划归淮南市郊区。

  1959年3月,撤销郊区,八公山区境农村部分划归八公山区。

  1961年10月1日,八公山区分为八公山区和谢家集区两个县级区。

  1966年9月5日,谢家集区改称红卫区。

  1972年9月5日,恢复原区名:谢家集区。

  2004年7月,孤堆乡、杨公镇、孙庙乡由长丰县划入谢家集区。 

版权所有:淮南市365体育娱乐 主办:淮南市365体育娱乐 承办:淮南市谢家集区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淮南市谢家集区平山路区政府大院 邮编:232052 联系电话:0554-5696330 电子邮箱:xjjxxzx@126.com 网站地图
 皖ICP备11005241号 | 皖公网安备 34040402000018号 | 网站标识码:3404040002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