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 委 区人大 区政府 区政协 区纪委
首页 魅力谢区 政务公开 新闻中心 网上服务 政民互动 百姓生活
网上政务
政府信息公开
便民查询  
住房公积金移动话费查询
社保查询医保查询
空气质量物价查询
公交查询火车查询
航班查询电费查询
联通话费电信话费
水费查询文化设施查询
交通违法查询常用电话查询
网上调查  
你最近一次访问本网站,是出于何种原因?
了解淮南谢家集概况
浏览政务信息
查找办事指南信息
参与咨询投诉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编辑日期:2013/2/18  来源:谢家集政府  作者:管理员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5日在谢家集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洪 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2012年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重要部署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宏观形势,克难而进,奋力开局,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70元,分别增长14.2%和19.5%。
  ——项目引领、平台支撑,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
  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淮南工业园区加速扩容升级,2.7平方公里核心规划区范围内企业已基本布满,10平方公里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亿元,“三纵三横”的骨干路网已经形成,电网、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园区产业集聚力和项目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新增入园企业6家、达51家,62个项目在建或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6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安踏服装、深圳音飞拓等项目相继入驻。投资70亿元、年产值数百亿元的宝鑫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在即。骨干企业实力持续增强。大力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春风计划”,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0家、达51家。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8.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15.2%;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4.8亿元,增长32.2%。宏泰钢铁年产20万吨螺纹钢生产线项目加快建设,企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全市民营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振淮实业、正锐钢构、新河粮食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普特机械、宏昌科技、通霸蓄电池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8.4亿元,增长50.3%,增幅居全市第二位。18家进出口经营备案登记企业,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超过4000万美元。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建成污染减排项目3个,单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
  ——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城市面貌焕发新气象
  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谢家集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西部门户经济区规划获批实施,老城改造提升规划、望峰岗地区控制性规划完善待批,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政务新区、滨瓦埠湖新区规划加紧编制,城乡规划全域覆盖基本实现。坚持交通先行,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东西部第二通道(谢家集段)建成通车,卧龙山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依法、稳妥、高效的推进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蔡新南路、夏郢孜西路等路网完善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老城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熙城春天、东华鑫城、西都绿洲等一批重点项目基本建成,新塘村、夏郢村、文山南村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累计拆除危旧房面积8.5万平方米,新建面积62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日益加强。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净化工程,改造小街小巷5条,新增城区绿化面积8600平方米;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成使用,城区道路标识牌全面更新,城管志愿者活动扎实开展,市场化、人性化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投入资金360万元,添置了垃圾压缩车、洗扫车等大型环卫设备,机械化作业水平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
  ——品质提升、业态丰富,第三产业增添新活力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白马商城、长江商贸、合肥百大等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西部商贸文化城、熙城购物中心项目进展顺利,春林商贸文化广场、三联购物广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肯德基、横店影视、好又多超市等一批知名品牌入驻西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家电下乡”工程有序开展,兑现补贴资金930万元;投入资金1600万元,完成标准化菜市场改造6个,城乡居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淮矿物流全年完成营业额超过300亿元,鑫森物流扩建工程全面完工,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元。旅游业取得新进展。十涧湖国家湿地公园、淮西湖公园加快建设,卧龙山旅游区、春申君文化园等规划建设深入推进。会计、公证、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发展,零售、餐饮、文化休闲产业得到提升。个体工商户新增757户、达到5928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新增12家、达20家,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增长15.2%。
  ——基础扎实、特色鲜明,“三农”工作迈出新步伐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吨粮田创建工作扎实开展,防灾抗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13.2万吨,实现“九连增”。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7.4亿元,增长14%。大力实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花计划”,按照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互动发展的要求,高标准编制6个乡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安排资金35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促进基础完善,扶持产业发展,累计合理流转土地超过10000亩。农产品品牌提升战略深入实施,瓦埠湖“三秀”、孙庙黄晶梨、国惠园米业、施家湖水产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带动力量。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累计投入资金340万元,整治示范村22个;成片造林3100亩,义务植树30万棵,全区林木覆盖率超过20%。完成农房改造9个自然村1124户。强化调度推动,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土地集中整治,耕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步入良性轨道。全年新增耕地3680亩,完成建设用地置换1004亩,有力保障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累计投入资金268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52项、土石方102万方;全年解决2.64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孤堆移民迁建工程顺利实施,受益群众1222户3499人。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周郢新村、新家园小区全面建成,2968户居民喜迁新居;永青新村、梨园新村加快建设,东华怡乐生态园开业运营。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得到提升。整合各类资源,完成涉农培训916人。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项补贴资金超过4000万元。
  ——扩大开放、不断创新,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组团参加中博会、徽商大会等系列招商活动,促成了一批高质量项目签约。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3个,合同资金149.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14个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全区在建项目128个,累计到位资金71.6亿元,增长35.4%。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进一步落实领导包保、一线调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东辰产业园、玉宇玻璃等23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精心谋划编制项目,碗碗香豆制品商贸物流园等12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调度推动。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主动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与做法,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发展等专题观摩活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深化与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城建等公司战略合作,积极开展银企、政企对接活动,促成企业贷款8500万元,带动直接投资超过3亿元。发强、融华小额贷款公司运行良好,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新增高新技术产品6个、高新技术企业1家,专利申请量212件、已获授权78件。全民创业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促进创业就业320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初具规模,吸纳群众就近就业518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继续实施民营企业负责人提升计划,公开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47名。营业税改增值税、国库集中支付、在地统计、集体林权、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民生优先、共促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始终把民生改善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推进。全年安排民生工程投入1.25亿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1500万元,较上年增加630万元。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高度重视校舍安全工程,新建加固校舍1.7万平方米。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建改建幼儿园6所。创建7所标准化学校、13个“留守儿童之家”。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20个农家书屋陆续投入使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村级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一批基层卫生服务站所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农合参合率达99.3%,累计兑付补偿资金1500万元。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率先在全市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任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群众参保热情高涨。新增城镇就业6833人,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6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社会保障实现扩面提标,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680万元、医疗救助金270万元,受益群众15.7万人次。扎实开展“两个普遍”创建工作,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00套、经济适用房264套,新建续建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2200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540万元,基本实现住有所居。深入开展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活动,计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区建设继续加强,第二届社居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持续加大基层基础投入力度,完成6个社区办公用房改扩建工程。助残工作扎实开展。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65例,4713名城乡困难残疾人免费参加医保,1997名重度残疾人获得救助资金132万元。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效,《谢家集年鉴》(2012)结集出版。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继续巩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扎实推进,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物价、档案、政府法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务实争先、清廉履职,施政水平实现新提升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书记带头大走访”、“保持党的纯洁性”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政府机关作风进一步优化。围绕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加强政务督查,行政效能不断提高。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2件,政协委员提案101件,办复率100%。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认真回复网民问题,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落实,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斗争,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领导干部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工作,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以解决。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各类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运筹帷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谢家集区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沉陷治理、房屋征收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社会管理有待不断加强与创新;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政府职能转变和自身建设仍需不懈努力。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乘势而上、拼搏进取的2013年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如何积极有效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应当看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运行的形势有待巩固,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但更要看到,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出台和正在谋划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加之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合肥经济圈和合淮一体化快速推进,城际高速、高铁的开通与建设,都将给区域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全区多年发展能量的积聚和释放,也将为经济注入长久的发展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这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动员令,必将激发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2013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协调谢家集”建设为龙头,坚持“六区定位”的发展方向,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坚持“三产并进”的发展思路,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求跨越,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弘扬“务实创新”的谢家集精神,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新西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以上目标是积极的,在执行中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三产并进,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工业。坚持“园区、招商、项目、投资”四位一体,统筹推进淮南工业园区和望峰岗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大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配套和项目承载力,促进再生金属、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按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集聚集约、产城一体的要求,强化市场运作,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多元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尽快搭建起园区10平方公里发展框架。依托宝鑫新材料、宏泰钢铁的龙头引领,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实现规模扩张,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普特机械、宏昌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增资扩产,提升产业层次,尽快做大做强。深入实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春风计划”,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实施“以奖代补”,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开拓,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推动规模企业倍增和亿元企业递增,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做优做精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金花计划”,兴建农业产业园区,合理确定产业布局,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购物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多次增值,使之成为全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加快农村道路、饮水安全、蓄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动物防疫、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做活做旺商贸。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全力构建立足西城、辐射周边、服务合肥经济圈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按照“一个商圈、两大板块”的基本定位,结合老城改造、新区开发、路网完善,进一步促进“城”与“市”的有机联动,积极打造蔡新路现代服务业商圈,加快培育以淮矿物流、鑫森物流为龙头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以正在规划建设的西部门户经济区为依托的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态,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商贸企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推进熙城购物中心、春林商贸文化广场、三联购物广场等新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支持白马商城、长江商贸、华联商厦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改善消费环境,引领消费需求。重视繁荣文化旅游。秉持“挖掘历史、展示现实、谋划未来”的基本思路,着力推进瓦埠湖沿岸旅游带、卧龙山旅游区和春申君文化园规划建设,全力打造特色文化游、生态休闲游和民俗旅游品牌。
  (二)坚持建管并重,建设美好西城,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态幸福家园
  高标准完善规划。按照立体发展、集约建设和生态宜居的要求,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推进“四规合一”,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有机衔接,形成城乡一体、全域覆盖、支撑有力的规划体系。重点完善政务新区、滨瓦埠湖新区和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分期分批实施建设,推动城区提质扩容。进一步提升村镇规划,促进合理布点、有序建设。
  高效率推进建设。实施交通完善提升工程。打通夏郢孜西路,贯通蔡新南路,实施卧龙山西路、新河路等道路拓展延伸工程,开工建设十涧湖东路、李园路,全力构筑畅通有序的城市交通网络,搭建起城区“西展南扩东连”的基本框架。统筹推进老城改造、新区拓展和沉陷治理,推动政务新区、滨瓦埠湖新区建设规划实施。积极完善谢家集新村、李郢孜新村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后续工程,确保群众安心舒心入住;加快熙城春天、文山南村、新塘村等一批棚改项目进度,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因地制宜进行“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积极探索沉陷区综合治理新路径。深入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管理创新为重点,依托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行蓄洪区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发展,努力打造城乡互动、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幸福家园。
  高水平抓好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管理体制,重心下移,明确职责,建立城管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有机衔接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到统筹到边、监管到点、责任到人。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延伸服务内容。深化数字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提高群众满意度。加大城市管理投入,重视公共休闲、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不断提高环卫设施配套服务能力。坚持属地管理,严格责任追究,严控各类违法建设。围绕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活动,争创一批生态村镇和绿色社区。组织开展十星级“和谐村居、幸福家庭”创建评选活动,积极营造移风易俗、文明向上、邻里和睦的农村新风尚。
  (三)坚持民生为要,持续加大投入,构建更加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建立民生工程投入长效机制,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公共事业领域投入,推动民生工程稳步实施。落实积极就业援助政策,抓好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全覆盖。积极开展社会扶助活动,做好城乡低保、失地农民、残疾人保障工作,完善城乡救助制度,健全覆盖全区城乡困难居民的保障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抓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审计、人防、物价、统计、档案、地方志、政府法制等工作。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坚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矛盾。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四)坚持服务第一,勇于改革创新,建设更加高效务实的亲民为民政府
  调整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兴区的重任,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倍加珍惜难得的干事舞台,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努力在服务人民群众上尽责、在推进跨越转型上有为。
  锤炼锐意创新的品格。要实现谢家集跨越发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加强理论武装、知识更新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谋划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要鼓励创新,支持探索,善待失误,让创新思想不断涌现,让创业激情竞相迸发,让创造潜能充分释放;要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干事者、开拓者,鼓励干实事而不讲空话、埋头干而不事张扬,努力营造“人人谋发展,个个重实干”的良好氛围;要树立争先意识,面对发展,拉高标杆,坚定信念,永争第一,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面对难题,敢抓敢管,攻坚克难,永不言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弘扬实干实效的作风。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倡导敢于担当、善于协调、勤于落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政府协调、决策执行和首问负责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提升政府执行力。
  创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取向,加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治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政风凝聚民心、带动民风。要加大对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和人财物使用管理的监督制约,严格执行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的年轮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使命。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并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破浪前行,努力在推进全面转型、富民兴区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美好西城新跨越!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六区定位”:即工业强区、滨湖城区、商贸大区、农业特区、生态矿区、旅游景区。
“双轮驱动”:即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相互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三产并进”:即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春风计划”:即从2012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区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000万元,扶持一批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全区规模企业倍增。力争到2014年,全区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规模企业户数、上缴税金均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从业人员占全区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总数比例不断增加。
  “金花计划”:即从2012年起,区财政三年安排奖补资金1000万元,扶持每个乡镇建成1个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功能有效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两个普遍”:即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版权所有:淮南市365体育娱乐 主办:淮南市365体育娱乐 承办:淮南市谢家集区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淮南市谢家集区平山路区政府大院 邮编:232052 联系电话:0554-5696330 电子邮箱:xjjxxzx@126.com 网站地图
 皖ICP备11005241号 | 皖公网安备 34040402000018号 | 网站标识码:3404040002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