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 委 区人大 区政府 区政协 区纪委
首页 魅力谢区 政务公开 新闻中心 网上服务 政民互动 百姓生活
网上政务
政府信息公开
便民查询  
住房公积金移动话费查询
社保查询医保查询
空气质量物价查询
公交查询火车查询
航班查询电费查询
联通话费电信话费
水费查询文化设施查询
交通违法查询常用电话查询
网上调查  
你最近一次访问本网站,是出于何种原因?
了解淮南谢家集概况
浏览政务信息
查找办事指南信息
参与咨询投诉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编辑日期:2011/1/24  来源:  作者: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政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12月28日在谢家集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洪 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丰硕的成果 可喜的跨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工业强区、商贸大区、西部新区”的战略定位,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鲜明主题,实施了一系列突破瓶颈制约的有力举措,顺利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续写了谢家集区转型跨越、普惠民生的崭新篇章。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3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29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
  ——全力以赴做平台、强支柱,工业基础更加坚实
  举全区之力推进平台建设。淮南工业园区2.6平方公里一期规划获得批准。采取合作代建方式,投入资金3000万元,1.4公里干道路网新建及景观配套基本完成;筹措资金500万元,铺设管道10公里,实现园区用水直供。新增入园企业10家、达到3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主导产业实力壮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0家、达到60家,同比增长50%;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税收超500万元企业16家。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3.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5.1%,总量居全市各区第一位。宏泰钢铁棒材生产线技改项目加紧实施,普特机械、通霸蓄电池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宏昌科技、天洲商砼、恒春玻璃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如期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关闭粘土砖厂3家、技改升级12家。新增进出口经营备案登记企业5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超过800万美元。全区有6家企业入榜“全市民营企业50强”。
  ——齐心协力大建设、塑形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规划体系逐步健全。滨瓦埠湖生态旅游概念性规划通过评审,西部门户经济区、新城区、城市路网完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实行四大班子包点联系制度,推动了东西部第二通道(谢家集段)、夏郢孜西路、谢李路等城市干道新建改造工程建设,确保了卧龙山西路、健康路改造等一批路网完善工程如期通车,城市通行状况不断改善。深入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经过全面摸排,全区梳理编报重点项目20个,涉及改造总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东华鑫城、卧龙山庄、西都绿洲等一批老城改造项目进展顺利,谢家集新村、李郢孜新村、机西村等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累计拆除危旧房面积25.3万平方米,新建面积116.4万平方米,4049户居民喜迁新居。检察院技侦大楼、人武部国防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区法院审判法庭、公安分局技侦大楼、区档案馆项目获得批准。城市管理迈出新步伐。继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净化工程,改造小街小巷5条,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65万平方米;加大环卫硬件设施投入力度,添置垃圾压缩车、护栏清洗车等环卫设备5台,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5座;健全城管执法网络,严格控制城市违法建设,拆除违建面积1.2万平方米,违建抢建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千方百计抓提升、建网络,商贸流通日益繁荣
  商贸业态更加丰富。长江商贸精品装饰广场二期竣工,花卉古玩市场项目进展顺利;苏果阳光假日广场店、百大合家福超市如期开业;世纪阳光商厦完成改造升级,浙江横店影视城签约入驻西部商贸文化城;一批知名品牌加盟淮矿白马商业广场,香港三联购物广场项目开始动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家电下乡”工程有序开展,兑现补贴资金400万元,城乡居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淮矿物流完成营业额超过160亿元,宝元物流、苏州凯马国际广场建设积极推进,鑫森物流园成为全市发展沉陷区经济样板企业。旅游业取得新进展。淮西湖公园开工建设,卧龙山森林公园升级改造、淝水之战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春申君陵园及袁术孤堆文物保护工程相继启动。会计、公证、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发展,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业得到提升。个体工商户新增415户、达到5032户。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8.2%。
  ——坚持不懈打基础、创特色,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有效克服春夏旱情影响,粮食总产达12万吨。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6.8%。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步伐加快,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经济果林、花卉苗木、优质粮基地规模扩大,促进土地合理流转超过4000亩。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速公路出口景观林、车路山采石迹地恢复项目成为全市亮点,成片造林2430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16.8%。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20个市级“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村顺利通过验收,6个乡镇环卫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孤堆回族乡孤堆村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累计投入资金3390万元,完成了朱集灌区节水改造一期、罗山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新修农村道路7公里,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工程进展顺利。一批土地整理及村庄整治项目启动实施。唐山保庄圩、孤堆移民迁建、许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国家审批,计划总投资1.3亿元。积极支持望峰岗镇扩权强镇试点,启动望峰岗地区城市综合更新项目规划修编。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永青新村一期、二期及周郢新村建设主体工程完工,我区沉陷治理最大整村搬迁安置工程梨园新村正式启动,缘矿自建房纳入统筹范围,东华怡乐生态园、失地农民创业园抓紧筹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得到提升。整合各类资源,完成涉农培训2500人。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项补贴资金超过1600万元。
  ——集中精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修订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和《淮南工业园区投资奖励办法(试行)》,实施领导带队招商、小分队招商、专题招商、节庆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积极组团参加中博会、徽商大会、世博会、厦洽会等系列招商活动,促成了一批高质量项目签约。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8个,合同资金22.63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14个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全区在建招商项目155个,累计到位资金33.9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54.2%,增速居全市第一位。精心谋划编制项目,碗碗香豆制品商贸物流园、宝元物流等一批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调度。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主动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与做法,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发展等专题观摩活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拓展融资服务,积极举办银企对接会,直接促成企业贷款5500万元;发强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6300万元。强化科技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个、高新技术企业1家,专利申请量达181件、已获授权29件,居全市第二位。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引导作用,扶持返乡创业企业4家,安置就业460余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启动民营企业负责人培训计划,公开考录机关工作人员11名、选调(聘)生7名。集体林权、财政管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持之以恒办实事、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资金8890万元用于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筹措资金3000万元,如期完成年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和加固改造校舍7.74万平方米,提高了33所中小学、60栋校舍抗震等级,近两万名学生直接受益。完成6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创建19个“留守儿童之家”。积极开展支教工作,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个乡镇文化站、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3个农家书屋陆续投入使用,广场文化、少儿艺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积极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制度,目录类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新建改建了一批城乡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成“15分钟就医圈”。新农合参合率达98%,累计兑付补偿资金835万元。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群众饮食就医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完成农村改厕1500个。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逐年提高。率先在全市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参保工作均提前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新增城镇就业5727人,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29人。城乡低保扩面提标,1.13万特困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完成3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全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38%。西城嘉园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配套廉租房主体工程完工,发放廉租房补贴431万元。区计生服务站、3个乡镇计生服务所改扩建工程基本完工,计生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社区建设继续加强,社居委工作人员待遇进一步提高,完成5个社区办公用房改扩建工程。助残工作扎实开展。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4例,3470名城乡困难残疾人免费参加医保,1868名重度残疾人获得救助资金96.8万元。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落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双拥共建工作扎实推进。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物价、人防、档案、地方志、政府法制、民族宗教等工作 取得新成绩。
  ——兢兢业业促转型、求实效,政府建设得到加强
  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机关运转更加高效。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加强政务督查,行政效能不断提高。重视支持群团工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3件,政协委员提案80件,办复率100%。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认真回复网民问题,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积极开展问政、问需、问计于民活动,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强化招投标管理、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斗争,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领导干部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工作,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以解决。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各类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这五年,谢家集区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5.4亿元,先后跨越三个10亿元台阶,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13.4%;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07亿元,先后跨越两个亿元台阶,达到3.05亿元,年均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3.16亿元,先后跨越两个10亿元台阶,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54%。连续多年荣获“全市经济运行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称号。这五年,谢家集区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先后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淮南工业园区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度、平台支撑力不断提高;相继引进了华润苏果、合肥百大、华联商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全市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地位日益突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加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4.7∶58.8∶36.5。这五年,谢家集区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改革深入推进,一批改制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税收的重要来源;财税、行政管理等各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实现较快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5年累计引进各类资金近百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万美元。这五年,谢家集区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随着精心谋划新城区、积极改造老城区、科学治理沉陷区、倾情打造旅游区等一系列工作推进措施的全面落实,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谢二西村综合改造、十涧湖路改扩建、孙庙保庄圩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城市管理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大发展、大跨越的框架已经拉开。这五年,谢家集区的民生事业长足发展。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07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亿元,惠及全区城乡居民。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4.2%和13.7%。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这一系列生动的实践成果表明,谢家集区正在以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奋进姿态实现完美收官、步入全新五年。
  五年来的丰富实践和显著成绩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坚持开明开放,实干智慧,创业创新,勇争一流,一步一个脚印,集小胜为大成;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本,投资为上,环境为要,紧抓发展不放松,优化环境不懈怠,以大建设、大环境推进大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全力支持重点地区和优势产业率先发展,扶优促强,以重点突破之功,取推动全局之效;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普惠民生,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把全区人民的力量凝聚成推进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谢家集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谢家集区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不少差距,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快的问题依然存在,加快结构调整、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任务十分繁重;工业经济规模不大,支柱性产业发展仍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采煤沉陷等涉及群众利益问题较为突出,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少数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工作的执行力不够强,政府职能转变和自身建设仍需不懈努力。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能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二、未来五年:宏伟的蓝图  艰巨的任务 
  “十二五”是一个充满机遇、富有挑战的重要时期,是一个肩负新使命、承载新期待、实现新跨越的关键阶段。综合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日趋增强,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国外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与资本转移呈现规模扩张、领域拓展的总体态势,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合肥经济圈和合淮同城化快速推进,城际高速、高铁的开通与建设,都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就区内而言,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累积性的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业已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发展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努力把潜在机遇和有利因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谢家集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发展、富民兴区的主题,立足工业强区、滨湖城区、商贸大区、农业特区、生态矿区和旅游景区“六大定位”,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为民发展“五大战略”,培育再生金属、机械制造、化工材料、纺织服装、现代商贸、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煤炭采选、新兴产业“九大产业”,建设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的“协调谢家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实现六个翻番。即经济总量翻一番,达到132亿元;财政收入翻一番,达到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分别达到30000元和12000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翻一番,达到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达到4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超过100亿元,力争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增幅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任务,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为建设“协调谢家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高端引领、低碳环保、集群集聚、结构优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完善工业平台综合配套,大力实施产业振兴行动,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互动,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力争在加快工业化进程、非公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通过打造一批亿元企业和一定数量的十亿元产业,着力培育百亿元园区,带动全区产业结构有一个更大的调整和优化,基本构筑起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谢家集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坚持转型发展,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全力突破瓶颈制约,为建设“协调谢家集”提供持续的动力源泉。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融合科技创新成果,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全力突破各类要素制约,努力把经济发展转到以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争取到“十二五”末把谢家集区打造成为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特钢生产基地、矿用机械制造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化工材料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加快推进城市转型,抓住城市干道路网完善提升的契机,积极推进城区“西展南扩东连”,统筹考虑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同步实施规划新建与改造提升,加快西部门户经济区、新城区、工业区等城市区块建设,建设一个宜居、宜游、宜学、宜业的现代化滨湖新城。
  三是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为建设“协调谢家集”积聚有效的要素保障。树立“全域”理念,推进“多规合一”,逐步实现城矿乡规划的有机衔接和全面覆盖。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促进三次产业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协调,努力实现速度与质量、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增长与环境、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有机统一。更加重视南部北部协调,加快南部乡镇发展。借助市委市政府支持山南乡镇发展的政策平台,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产业支撑,提升内生动力,尽快改变面貌。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综合治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为建设“协调谢家集”打造有力的生态支撑。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提升城乡生态文明整体水平。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推进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沉陷区居民生计更有保障。深入实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相映的园林式城区。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建设一批环保基础设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到“十二五”末,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2%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是坚持为民发展,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始终不渝促进和谐,为建设“协调谢家集”构筑稳固的社会基石。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新要求,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地区、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启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城市化。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丰富公共文化内涵,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群众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稳定、日子小康富足,真正实现加快发展与富民惠民的有机统一。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十二五”的锦绣画卷已经呈现。只要牢牢把握这个大有可为的“黄金五年”,始终紧扣全面发展、富民兴区的鲜明主题,同心同德,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把宏伟的目标变成美好的现实。再过五年,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块热土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独特的魅力与光彩!作为谢家集人,我们一定会感到更加幸福与自豪! 
  三、2011年:更快的速度  更好的发展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以上目标是积极的,也是留有余地的,在执行中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大平台,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大园区。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积极探索园区建设的新途径,以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提升。园区全年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全面完成经三路、纬二路、经五路等主干道建设,延伸园区供水管网,完成电网升级改造;新增建成区面积1000亩以上,力争引进资金超过10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利税贡献率增长30%以上。完成园区5平方公里发展规划编制审批。加快推进唐山产业园、市产投公司标准化厂房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形成承接产业转移和扶持全民创业的有力支撑。加快实施孟岗新村、园艺新村等整村推进项目,为园区建设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支持望峰岗作为扩权强镇试点镇和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加快发展,形成产业积聚,促进转型升级。
  做优产业。大力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再生金属、机械加工、化工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实现规模扩张,延长产业链条。支持宏泰钢铁年产50万吨棒材生产线改造项目加快建设,以打造再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发挥化工材料产业优势,鼓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促进抱团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坚决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鼓励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做强企业。编制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和“亿元企业递增计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中精力扶持骨干企业和规模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支持企业实施技改、扩产增效,完成普特机械二期、同正科技二期、恒春玻璃二期等一批企业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淮河化工、金德实业、振淮篷帆等一批企业“退城入园”,实现企业运营质量全面提升。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低于10家、达70家左右。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骨干民营企业。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拓展业务领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组织企业参加经贸展览会和交易会,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市场开拓,确保全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
  (二)推进大建设,倾力打造城市新形象
  全力实施大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完成西部门户经济区、新城区、风景区规划编制审批,分期分批实施建设,推动城区提质扩容。全面完成东西部第二通道(谢家集段)、夏郢孜西路建设,并争取实施夏郢孜西路延伸接唐山保庄圩工程;加快推动卧龙山西路、谢李路、谢三路改造及健康路延伸工程。结合路网完善提升,启动政务新区项目报批工作,推动滨湖城区建设全面实施。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快推进熙城春天、新建村、机西村、谢家集新村等一批老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完成一批小街小巷升级改造工程,新建2个垃圾中转站,提高环卫设施配套服务能力。
  实施管理精细化。开展“城市管理攻坚年”活动,构建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上下联动的“大城管”格局,推动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充实一线城管执法力量,推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和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小街小巷清扫保洁队伍,进一步提高保洁质量。以城区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为重点,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着力打造新城镇。强化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功能,积极促进公交、邮电、供水、供气等公用设施向乡镇延伸。支持各乡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力和带动力,发展成为人流集聚、产业繁荣、环境宜居、活力尽显的新型市镇;已具备条件的望峰岗、李郢孜、唐山三镇要先行先试,力争走在全市前列。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利益驱动,违法抢建乱建现象呈上升势头,已经阻碍了城镇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兼顾疏堵结合,突出综合整治,巩固治违成果,确保城镇建设合规有序、功能互补融合、形象整洁美观。
  (三)着眼大提升,促进现代商贸再优化
  壮大商贸服务业。抓住新一轮城市大建设机遇,统筹推进15个在建重点项目,积极引进一批高端商贸业态,推动蔡新路和卧龙山西路现代商贸服务业商圈建设,打造一批集聚效应显著、基础设施完备、消费拉动作用明显的特色街区。加快推进香港三联购物广场、熙城购物中心、西部商贸文化城、春林商贸文化广场等新型城市综合体建设,促成横店影视城、家乐福、乐购等一批品牌商贸项目尽快落地;支持华润苏果、合肥百大、华联商厦西城购物中心、世纪阳光商厦等一批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程”,积极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启动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成孙庙水产品市场、永青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
  发展现代物流业。结合城市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力发展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培育物流市场,打造覆盖全市、连接周边、辐射皖西北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宝元物流园、苏州凯马国际广场及碗碗香豆制品商贸物流园规划建设。支持淮矿物流发挥管理与品牌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社会市场。加快鑫森物流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建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长江商贸新区完善综合配套,丰富服务业态,打造皖西北地区知名的家居装饰建材市场。
  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会计审计、行业协会、广告策划、法律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业,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以少儿艺术为平台,发展少儿艺术培训、少儿演艺服装服饰生产等产业开发,实现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转化。推动滨瓦埠湖生态旅游规划实施。注重旅游产品的包装策划,加快推进卧龙山森林公园、春申君陵园等一批自然人文景观的开发保护。
  (四)促进大统筹,着力建设特色新农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市场需要和城市需求,加快发展精品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现代农业。打好瓦埠湖生态牌,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红菱、芡实等深加工,创响瓦埠湖“三秀”品牌。力争新建2个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扩大瓦埠湖水产、优质粮、经济果林、花卉苗木等种植养殖基地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振淮蓬帆、美华油脂、国惠园米业等企业加快发展,组织申报一批特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收入。围绕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抓好一批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加快农村道路、饮水安全、蓄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朱集灌区节水改造和许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修中小型水利设施24项,新增蓄水能力6万方、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全力推动唐山保庄圩建设。继续做好朱集灌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争取工作。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强化动物防疫、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
  加快改善农村面貌。进一步完善村镇发展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完成孤堆移民迁建工程。加快推动杨公、孙庙等一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全面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将示范村扩大到30个,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上下联动,尽快改善农村环境,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加快实施沉陷区综合治理。完成永青新村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创新机制快速推进梨园新村建设;完成东华怡乐生态园一期工程。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和村庄绿化活动,积极争创省级环境优美乡村。
  (五)激发大活力,掀起项目招商新热潮
  切实抓好项目推进工作。加强项目策划、编制和项目库建设,抓好一批关系经济即期增长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努力形成牵动性项目梯次跟进的工作格局。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牵头部门负责制,及时完备规划、土地、环评等建设条件,建立健全有效推进、各方协作、竞争赶超、督查考核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项目推进合力,促进宏泰钢铁百万吨特钢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力争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7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亿元。
  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明确招商重点,坚持把长三角、珠三角作为重点区域,把主导产业和配套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动节会招商、组团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加强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的引进,提高产业聚集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板块,形成“办好一个、引进一串、开发一片”的格局。落实招商责任,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全年引进内资30亿元,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优化招商环境,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落实全市“4511”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大税收优惠、规费减免、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离土创业、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民营企业家再创业,激发全民的投资热情和创业潜能,打造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提升要素资源保障水平。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进一步完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超前谋划长远发展空间。积极探索新的征地拆迁模式,加快征地拆迁进度,有效化解征地拆迁矛盾。加大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帮扶力度,确保失地农民即期生活水平有提高,长期生计有保障。综合利用各类培训资金和职教资源,建立健全用工单位与培训机构的协调互动机制,加大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用工培训力度,抓好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平台建设,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
  (六)构建大和谐,实现民生事业新提升
  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就业援助政策,抓好就业技能培训和指导,重点做好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帮扶工作,切实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确保新增就业岗位逐年增长、下岗失业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得到切实保障。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救灾救济、城乡医疗救助和优抚安置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体、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注重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认真落实住房保障制度,完善西城嘉园廉租房配套,加快推进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强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信息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开展民营企业负责人培训工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加固校舍4.2万平方米。完成谢九小原址整体重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孙庙乡中心幼儿园。积极推动区青少年宫改造和幼儿园重建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丰富城乡居民生活。积极争取区文化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强化政府责任和财政投入,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提高诊疗服务水平。扎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载体,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完成区养老服务中心二期改扩建工程,规范社会养老服务,积极争创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强化乡镇敬老院服务管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5%。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工作。更加重视街道社区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改扩建3个社区办公用房。构建流动人口计生“一盘棋”工作格局,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快推进新一轮区志修编。启动实施“六五”普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加快发展民族事业,依法做好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和老龄事业,进一步加强物价、人防、档案等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巩固扩大平安创建成果,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抓好重大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安全感。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和联合接访机制,对每件来信来访都必须督办到底、限期办结,竭力解决信访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小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能力为着力点,加快构建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综治维稳、防灾减灾“四位一体”的大应急体系,妥善高效处置可能的突发性事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政府建设:执政为民  高效务实
  新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政府组成人员,都必须做解放思想、争先进位的表率,做敢于负责、高效执行的表率,做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的表率;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奋发有为求发展,同心合力谋和谐,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提升科学发展的施政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到能力上。增强抢抓机遇的能力。大力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把握宏观形势,提振精气神,保持好状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善于抓住发展机遇,把稳增长、促发展的各项政策利用好,把夯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实施好。增强克难攻坚的能力。要真抓实干、敢于碰硬、敢于负责,对产业提升、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与管理等事关全局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要勇于攻坚,善于突破,务求取得实效。增强统筹推进的能力。既要立足长远、狠抓当前,又要手抓具体、胸怀全局,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有效地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注重吸收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全方位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法治政府。
  强化高效落实的为政之风。抓好落实是政府工作的天职,高效落实是政府作风的要义。高效落实首要强化执行、按章办事。严格按政策办事,规划、土地、环保等法规政策要严肃执行,不得突破;国家和省、市的发展政策要充分争取,用足用活;民生工程、社保就业等惠民政策要保障底线,力争上线。进一步健全政府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等工作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规范管理和制度执行。高效落实必须一抓到底、快见成效。及时准确地把区委的决策部署和区人大的决议决定,转化为政府的操作执行方案和具体举措,快速细致、有始有终。实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对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要瞄准既定目标,制定“路线图”,把住流程节点,排出“时间表”,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责任人”,明确岗位和责任要求,抓督查跟进,抓目标考核。高效落实贵在立足岗位、创新作为。政府工作部门要时刻从大局出发,找准创新工作的切入点,每个单位都要力争干出一些有创新、有特色、有牵动的事情。
  坚持勤政廉政的从政要求。勤奋,才能干成事、创大业;廉洁,方能葆本色、树形象。践行宗旨,用好“手中权”。增强群众观念,突出百姓视角,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社会管理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把更多的财力倾斜到改善民生上。坚持利为民谋,凡事关群众利益的事要用心办、细心办、耐心办,凡事关群众冷暖的事要预见早、行动快、解决好。勤奋实干,做好“先行者”。任劳任怨,乐于奉献,把服务的意识落实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进一步在薄弱环节、微观细节强化效能建设。政府工作部门要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上多想办法,多办实事,多担责任。坚守原则,把好“廉政关”。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原则立场,恪尽职业操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力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加强行政监察,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倍感责任重大而艰巨,使命神圣而光荣。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努力把“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成跨越发展的美好现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篇章!

 
版权所有:淮南市365体育娱乐 主办:淮南市365体育娱乐 承办:淮南市谢家集区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淮南市谢家集区平山路区政府大院 邮编:232052 联系电话:0554-5696330 电子邮箱:xjjxxzx@126.com 网站地图
 皖ICP备11005241号 | 皖公网安备 34040402000018号 | 网站标识码:3404040002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