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政府网
    专题首页 |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基层动态| 工作简报| 典型经验
详细内容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编辑日期:2017/4/19  来源:共产党员网  作者:组织部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一定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记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

(2015年7月1日)

    政和县,地处福建省北部,这个一度处于全省末位的扶贫开发重点县,能否走出一条后发赶超的路子?县委书记怎样才能带领老区群众摆脱贫困?

  2011年6月,廖俊波走马上任该县县委书记。他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拼搏创业,实干兴县。短短4年,政和县在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进程中发生了巨变。

  摆脱贫困的一股韧劲

  一上任,廖俊波就下乡村、进厂矿、访社区,到基层调研两个多月。之后,专门召开有全县2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发展务虚会,找优势、议发展,确立农业、工业、城市、旅游四大发展思路。

  他立下誓言,“革命老区绝不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要致力摆脱贫困”。蓝图绘就,怎么干?廖俊波双管齐下:机制推动,不分一线二线,四套班子捆绑运作,组建工业平台建设、城市经济发展等13个项目工作组,推出创业激励、工作推进等6项机制。导向牵引,坚持干部在一线培养,从一线选拔。

  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全县向重点一线选派干部230多名,选拔任用的干部七成来自重点一线。干部从琢磨人向琢磨事转变,从怕啃“硬骨头”变为争着上抢着干,在全县形成了“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良好氛围。

  拼闯实干的责任担当

  “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为了建园区,他的头发累掉了一半”……采访中,政和县的干部群众纷纷表示。

  原来,为突破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政和县委决定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建设省级工业园区,重点布局机电、食品、竹制品深加工等三大产业。针对征迁难、审批难、办事难等问题,廖俊波多次深入县直有关部门、企业调研,召开县党政班子会议反复研究,在全市率先推行项目并审联批,审批时限缩减90%,实行客商与审批部门、客商与被征地群众“两个不见面”,相关手续由园区管委会全程代办,此举受到客商广泛好评。两年多时间,园区入驻企业86家、总投资78亿元。

  作为县委书记,廖俊波牢记抓党建的责任,始终坚持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身为班子“领头人”,廖俊波严于律己,把踏实干事、干净干事作为价值取向,为全县党员干部树立标杆。4年多时间,他的双休日、节假日几乎都在一线度过。

  短短4年,政和县的变化可圈可点:2010年—2014年,财政总收入实现两倍增长,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福建省提升35位,2013年县域经济发展首次进入福建省十佳行列。

  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廖俊波坚持执政为民、发展为民,始终心系群众,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

  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廖俊波夜不能寐、殚精竭虑。为落实精准扶贫,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制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组织选派115名优秀干部驻村,帮助争取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县土地流转4.8万亩,建起千亩蔬菜、千亩花卉等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引进葛根、养心草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农民发展生产,需要的不仅是项目还有资金。“钱从哪里来?”政和县通过开展小额扶贫贷款试点,用200万元政府保证金撬动支农信贷3000余万元。三年多来,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69.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2.7%。

  城市建设步伐滞后,城市基本功能不完善,给群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廖俊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必须提高老百姓的认同感、获得感。”近年来,政和县组织规划新区8.6平方公里,实施80多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50多亿元,实施主街道网线下地,新建市民广场、城市绿道,使老百姓有了更多“归属感”。(记者 王昊魁 罗 旭)

 

 

 

版权所有:谢家集区政府网